站內搜索

站內搜索

農民直送

>

活力好站

充滿溫度,牽起在地青農與居民的心—通霄鎮農村社區小舖

文圖 / 食農知味

為了加強推動臺灣農特產品銷售,農糧署輔導各地方政府及農會、結合農村社區,設置經營農村社區小舖、農民直銷站,提供在地青農、小農平台販售新鮮、安全的自產農產品,除了展現各地農業特色,也讓生產者能直接面對消費者、建立關係,縮短產地與餐桌的距離。

通霄農村社區小舖新設於通霄鎮農會供銷部,同樣採用「地產地消」方式向社區提供可追溯、三章一Q 認證的優質在地農產品,還有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彩虹玉米、黑豆、蜂蜜等特色地產,同時照顧農友與居民。

通霄鎮農村社區小舖
通霄農村社區小舖設於通霄鎮農會供銷部。

結合食農教育來推廣在地特色農產

推廣部李定芳主任表示,她接受食農教育士培訓後才了解不只要提供農產品,也要提供相對應的食農知識。例如臺南16號是在地特產,有「臺版越光米」之稱,為什麼可以這樣稱呼?是因為用本土稻去和日本稻雜交四次,品種的純度已經可以進入越光米的體系,顧客聽完就會了解這個產品的特點和價值所在,增加了購買意願。

不同於過去單靠農會推廣,在供銷方式轉型、引入農村社區小舖、增加生鮮品項後,面對的客群也跟著多了起來,再搭配舉辦農民市集與應用食農知識的傳遞,現在消費者也會主動前來挑選食材。

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彩虹玉米
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彩虹玉米。

慢工出細活,細水長流牽起回鄉青農的信任

因應季節不同,目前通霄農村社區小舖合作的農友大約在二、三十位,其中還有剛從屏東農專畜牧科畢業、返鄉生產國產羊肉的青農。

替社區小舖尋找合作農友的工作充滿挑戰,供銷部大廳設置的整面水耕蔬菜牆,就是農會苦心經營的成果。水耕對環境的要求度高,農會原本沒有相關管理經驗,後來農會請具備相關技術的返鄉青農來為在地居民教育訓練,整整上了一年的課,與青農建立了認同感,成功邀請這位青農講師加入社區小舖的行列,並設置水耕蔬菜牆,這面牆也成為通宵農會的打卡景點,增加與消費者互動機會,也讓顧客能看見食材的源頭,深具食農教育功能。

供銷部大廳設置的整面水耕蔬菜牆
供銷部大廳設置的整面水耕蔬菜牆。

因地制宜,將地產地消價值帶入在地日常生活

社區小舖面對的主要客群為社區家庭主婦,媽媽們每天最苦惱的就是不知道要煮什麼、總是千篇一律不懂變化!為此,通霄鎮農會特別針對消費需求與市場差異提出特色行銷活動「餐桌計畫」,搭配當季、在地生產的時蔬製作食譜,運用分享交流家常菜的方式來引起共鳴。若消費者想在家中重現料理,相關食材在社區小舖一應具全!不僅滿足消費需求,也讓更多人來支持在地農業。

You May Like

猜你喜歡


Activities

近期活動